(通讯员:张帆)为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材建设的质量, 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专题研讨活动。6月22日下午,“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新闻与传播学院分论坛——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新闻传播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融媒体实验室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的主讲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副社长翟江虹副编审,她结合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材建设的具体问题,聚焦《优秀教材三问》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讨论。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组成员、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系和广告系部分教师、融媒体实验室教师等参与了交流。
图1.“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新闻与传播学院分论坛——教材建设研讨会海报
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洪杰文教授首先致辞。洪杰文指出,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重视教材建设,有良好的传统,现有多个专业已推出系列教材,内容涉及“广告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营销”等多个领域。近十年来,尤其是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过程中,学院专门出台政策和经费大力支持教材立项与出版。洪杰文指出,教材建设不仅在于“量”更在于“质”,因此,很期待翟江虹副编审给大家分享优秀教材的建设经验。
图2. 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洪杰文教授致辞
翟江虹副编审分享的主题为《优秀教材三问》。她首先介绍其所工作的机构,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出版工作的特色。该社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以教材立社,在人文社科类教材出版领域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学术可信度。翟江虹老师自2011年起负责新闻传播类图书的选题策划与编辑出版工作,在新闻传播类图书出版上经验丰富。翟老师开头就提出她对教材的划分标准,按质量的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合格、好、优秀、经典,而“优秀教材三问”则是:是否做?能否做?怎么做?
图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副社长翟江虹副编审
首先,翟江虹老师坚定地回答了第一问:“要做!”她指出以往教材编写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教材编写不受重视,很多优秀作者不愿意涉足这一领域;第二,门槛相对较低,教材良莠不齐。但当前教材工作发生了格局性的变化:国家在制度层面将教材明确为国家事权,学校和学院也对其高度重视,今后会有更多的优秀作者加入到教材编写队伍中。
接着,翟江虹老师对于“能否做”的回答仍然是肯定的。目前的教材市场环境中存在一个疑问,即是否还有必要编写疑似与已有教材“相似”的新教材。翟老师指出,编写新的教材要找准用户痛点,做好市场细分,实现差异化竞争,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她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蓬勃发展和市场尚未饱和(包括已有教材在配套资源上有不足、编写思路上存在空白点等)这四个角度给出了“能做”的理由。
第三个问题“怎么做”涉及未来教材编写实践的方法与方向。翟江虹老师指出教材编写要把握和处理好十大关系,如“新与旧”,强调分析已有教材,找出其特点与短板,知己知彼,做好比较与创新;如“教与学”,一方面强调教材要给授课教师之“教”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则是教材应关注学生之“学”——包括其思维特征、学习规律和阅读习惯;又如“首版与维护”,强调作者应关注教材的换版更新。此外,在教材编写中还要注意通与专、中与西、深与浅、详与略、主干教材与配套资源、主编与合作者、作者与编辑的关系。
翟江虹老师总结到,优秀教材往往具有如下特征:很好地对应教学层次,涵盖所对应课程的重要领域和核心议题,内容系统全面,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通俗易懂。她举例说明,教材应站在学生读者的角度,考虑学生希望通过教材了解哪些知识、希望教材如何指导他们的实践,以避免教材内容过于笼统、宽泛以及层级混杂、逻辑结构不严密等问题。
在听完翟江虹老师的报告后,参与研讨会的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感悟与收获。网络传播系系主任谢湖伟教授关注数字化配套资源的管理与教材更新的相关问题,对此,翟江虹老师指出,出版社一般会有对应的数字出版中心帮助解决数字资源配套资源的问题,比如,建立专属的二维码,或者建设包括文字材料、文件夹或教材的专属网页等。网络传播系副主任王朝阳副教授提问:我们应如何把握新生事物的变化与教材出版周期间的冲突?翟老师回应:“纸质出版就是遗憾的艺术。”她认为教材应维持一定的更新速度,对于过于快速的变化则可通过正文的小栏目或网上讲解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即时补充与分享。融媒体实验室何明贵博士关注网络传播技术类教材改版中涉及的软件更新问题,比如更新速度较快、功能、界面更新量较大等问题,翟老师建议通过加强数字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传播系肖珺教授介绍《网络传播概论》课程建设的相关情况,同时坦承,课程之前缺少配套教材建设,她认为,翟老师提出的优秀教材写作中应处理的十大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清晰归纳了优秀教材建设的一些标准和方向,她进而提问:“如何在同类型教材建设中寻找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翟老师建议要准确把握相关领域教材建设的已有情况,对标国家对新闻传播专业建设的最新要求,并结合课程教学的具体需要和学科、学术前沿发展去探索差异化发展的方式方法。此外,网络传播系副主任张雪霖特聘副研究员、广告系王晔老师和贾煜博士等也参加了线上线下的互动。
图5.教材建设研讨会线下会场的老师们与翟江虹老师热烈互动
活动尾声,翟江虹老师感谢 搭建的交流机会,她感叹道,“老师和编辑干的都是良心活……出版是文化创意产业,希望编辑可以作为桥梁,通过其创造性的劳动,更好地连接作者与读者,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优秀作者,为他们培养知音。”她认为,像 这样,提前让教材编辑与编写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将有助于教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洪杰文副院长指出,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他深深地认同“老师和编辑都是良心活”这一点,而投入的编辑能更好地帮助作者完善作品,新闻与传播学院后期也会继续鼓励和帮助老师们投身高质量的教材建设。90后教师贾煜博士会后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教材建设工作,这次交流为他后续的工作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本次活动由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规划教材建设项目负责人肖珺教授主持,该项目所有成员均参与本次活动。
(图片:戴淑进、翟江虹、李瑞兆)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