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陆晗昱)3月18日下午,本科生院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了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本科生院院长吴丹主持会议并领学《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院全体党员中层领导干部围绕两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本科生院院长兼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吴丹:全国两会在京开幕,凝聚起踔厉奋发的磅礴力量,鼓舞振奋人心。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为当前和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划下重点、指明方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锚定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2024年 发展主题为“人才培养年”,学校本科生教育将以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 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3”系列文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八大行动计划,着力提升生源质量,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推进“大中衔接”协同育人,加强本研贯通培养,持续建设“三级特区”,着力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加快建设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武大风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处长陈学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包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等重要讲话精神催人奋进。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坚定信心,立足本职岗位,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既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也要从细节做起,真抓实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招生工作处处长吴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两会”热词,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及并系统阐述。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是新质生产力的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从18世纪开始,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现在,人类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是在信息革命基础上孕育兴起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质生产力,会带来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新质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其中,教育更是起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高校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我们要坚持“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观、“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育人观,全力以赴,做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持续推进拔尖人才培养三级特区建设,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大中衔接、本研衔接,更好吸引优质生源,为拔尖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本科生院副院长兼质量处处长姜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大创新力度,优化传统产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以自主创新推动生产力更新迭代的同时,我们不仅要坚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不畏艰险逾越这座“高山”,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产生质的变化;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认识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助力科技创新,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一体推进中催生新质生产力。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内涵式发展本科教学质量,构建数智人才培养体系;做好科技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教室,以及与企业共建产教协同中心等多种措施,提升学生创新发展能力,推进基础学科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24年是 “人才培养年”,我们将着力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落实八项行动计划,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胸怀远大抱负,以兴国强国为己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科生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白玉:2024年全国两会顺利闭幕,全国两会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教育、科技、人才这三者跟新质生产力紧密联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如何服务好新质生产力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提出了新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科技创新,要创新就需要人才,而大学就是选拔和培养人才,需要做好选培工作,今年本科生院在参与完成的张校长的关于“开辟多元渠道选鉴拔尖创新人才”的提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对构建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如何把拔尖的好苗子选出来其中对选拔和培养进行了阐述,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应该要加关注阻碍选培工作的问题,积极思考,围绕学习“人才培养年”的目标前进。
本科生院教务处副处长漆玲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紧密相连,有如下学习体会:
一是人才培养是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前瞻性的科学视野、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高校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二是构建多元化选拔通道。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探索更加多元化的选拔通道,可赋予高校特别是有条件的“双一流”高校更大自主权,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特别是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力度。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因此需要培养能够跨学科工作的创新人才。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为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加强本研贯通培养,打通本研课程互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钻研。四是加强产教融合。通过产教融合,高校可以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向,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从而更快地适应并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本科生院招生工作处副处长王少雄: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他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包括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等。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近年来, 在招生工作中注重优化招生结构和服务水平,积极调整学科布局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加强了招生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招生工作落实到全国两会精神中来,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招生政策;深化招生改革,提高生源质量;加强招生宣传,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国两会精神为我校招生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我们将继续学习领会本次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招生工作机制和措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科生院质量管理处副处长王丹:3月13日, 召开传达学习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全国政协委员、校长张平文传达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副校长宋保亮传达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校党委书记黄泰岩主持会议。会后,我也多次研读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论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尤其关注2023年我们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2024年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重点开展的工作。2023年党和政府聚焦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服务,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2024年,国家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学习了这些重要论述,我为我们取得的成就自豪,同时也深感高校要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近年来学校加快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在本科人才培养某些方面,我们走在全国的前列,比如说数智教育,我们率先提出数智人才培养体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离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有差距,还需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如何培养出能够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秀人才需要深入思考研究,需要在本科教育教学上有所突破,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人才培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要在“五观一体”的人才培养思想体系的指引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在工作中,要贯彻国家重大决策,继续深入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坚持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发展数字教育,全面推进数智教育课程全覆盖,坚持和巩固本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热心教研,关注学生发展。
本科生院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主任施焕军:认真学习两会精神,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今年的两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取得丰硕议政成果,是一次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政协十四届常委会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强调新的一年要围绕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献计出力、致力于画好最大同心圆、提高人民政协政治能力和履职水平等进行部署。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深入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这一战略部署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重要部署相辅相成,使教、科、产一体化、全链条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科技水平的提高,产业创业更无法得到保证。
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新技术,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教服中心的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学校2024“人才培养年”,利用AI技术,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推进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为数智教育打下良好基础,服务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急需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日常服务中,坚持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全天候响应,持续推进教学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及水平。
本科生院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副主任周立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近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表文章《人工智能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我们工创中心将重点围绕智能化、数字化创新发展开展系列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学校数智教育工作,落实数智人才培养门户与社区建设,重点推进建成数智人才培养展示与体验空间;二是用好设备更新改造等资金,推进实验设备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级工作,打造更加智能的实验教学平台;三是用好机器人实验设备平台,开好机器人相关课程,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人工智能竞赛实践,加快人工智能在实践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
本科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赵菊珊: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点出了当前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核心目标和关键问题,为当前和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划下重点、指明方向。
2024年 发展主题为“人才培养年”,学校本科生教育将以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教发中心结合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和学校年度发展主题将2024年“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主题确定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引导学院和教师通过学习和研讨达到以下目标: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本科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方祥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感振奋和鼓舞。特别是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以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论述,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召开的“两会”意义尤为重大,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具体到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我认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教师以高尚的品德、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优秀人才,注重教育教学文化的塑造;二是要加强教师的数智素养培训和专业发展支持,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要配合学校做好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科生院教材建设中心主任李晓锋:在今年两会中,人工智能无疑成为讨论热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提及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教育部怀进鹏部长在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就“人工智能+”教育来讲,要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我的体会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已渗透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将对教育带来的革新性影响。比如开发AI助教,可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AI助教也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清华大学已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8门课程试点,引入AI助教系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学生、教材,未来的教学模式可能是教师、学生、人工智能助教。因此,教材建设需要主动思考人工智能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冲击,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教材形态和应用模式,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需要。
本科生院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徐毅: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校是重要力量,要着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深化改革,一体推进。高校要大力培养创新者,加快走融合创新之路。要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与头部企业合作办新工科,协同攻关、合力育人,增强引领产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负责学校非学历教育管理的一名党员干部,思考本职岗位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和尝试。一是积极研发创新创业生态链相关的培训品牌,如投资人培训、创业者培训、技术经理人培训等等,助力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二是积极发挥非学历教育工作的窗口作用,整合企业资源,畅通企业与学校科研平台的互动渠道,助力学校产学研工作;三是积极打造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品牌,让高校的创新成果持续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