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智敏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一流本科的大力建设与发展,而要办好一流本科,还需要有一流专业作为基础与支撑。专业建设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新基建”之一,对高校高水平建设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年度“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自2021年5月起正式启动,各学院(系)分论坛以大力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为目标,按照学校部署,积极谋划,创新思考,多形式、多举措地组织各项特色鲜明的交流研讨活动,引导师生从夯实专业建设基础、探索发展改革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角度多层次、系统化、前瞻性地对专业发展与培养模式做出了剖析总结与变革探索,为学校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据统计,本年度分论坛共计38个单位参加,举办近300场分论坛交流活动,发布260余篇相关新闻报道,收集师生论文300余篇。论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教师潜心育人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推进“教与学的革命”不断产生新的成果,为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双一流”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
推进专业创新发展,提升建设质量内涵
专业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只有不断改造升级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建设内涵,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流本科教学。本年度论坛围绕专业高质量建设发展,各院系集思广益,细致探讨,对所在专业目前的建设现状与问题短板做了研判,对未来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举措做了部署,进一步助推了专业变革创新,为可持续、高质量的专业建设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培养质量,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于今年推出“三个一”系列活动,即定期举办本科课程研讨沙龙、举办本科学生活动周、创办学生刊物《珞珈广告人》,通过创新建设举措,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到专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信息管理学院通过构筑专业“创新、创意、创业(三创)”教育体系来深入贯彻“教与学的革命”,树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的新文科教育标杆,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导向下实习实训和竞赛培养体系的融合实践路径,形成“三创”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创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等诸多教学单位,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及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青年教师交流工作坊”“专业课程思政与育人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挖掘与凝练专业与课程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爱国情怀等,提升师生思政素养,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贯通,在教学中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激发教学研讨思考,开阔师生思维眼界
“教”与“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两类群体都重视教学,思考教学,完善教学,才能提高培养质量,完善培养体系,巩固培养成果。在分论坛活动期间,针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等内容召开了一场接一场的师生座谈研讨会,撰写了一篇又一篇围绕专业建设的教学论文,真正走进教师,了解教师们的教学心得与感悟思想;真实贴近学生,倾听学生们的教学反馈与举措建议,有效激发了师生主动思考“教”与“学”的热情,为院系实现高质量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社会学院对标国内一流社会学专业高校,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座谈会,提出了组建教师团队开设计算社会科学、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在既有乡村社会调查实践基础上增设城市社区调查实践,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落到实处等相关建议。
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电子信息学院组织教学团队多次研讨“卓越工程师计划2.0”方案,提出新版培养方案要重点体现人才培养的递进层次,在每一个培养方向重点建设一门“卓越”课程,并将原有的实践课堂进一步升级。抓住主线系列课程重点建设,打破框架、提升台阶、拓展思路,推进课堂教学深入改革。
在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体育部教师们纷纷表示,教师需要深入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推动“教与学的革命”,应避免只在体育专业角度单纯看体育课的思维定式,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思考体育教育在新时代民族复兴背景下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
提高教学重视程度,促进院系互学互鉴
历来就有优良的教学文化传统,特别是在当前新时代发展环境下,积极结合时代背景弘扬育人精神,发挥本科教学文化的独特风采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加强对本科教学文化的营造已经成为论坛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学校和各院系的共同努力,全校师生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教学文化的理解更为丰富,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彰显出我校本科教学的精神内涵。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公共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构建起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水利水电学院则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13位知名专家开展了13次题材丰富的水利专题报告,着重为师生介绍了水利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前景。基础医学院专门成立了“基础医学专业建设专家组”,聚焦专业和课程的内涵式发展与高质量建设。第一临床学院则创新采取“师生同评一堂课”的模式来开展评教评学工作,推动教学相长,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研、以评促改。
艺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健康学院、药学院和弘毅学堂等教学单位也重点针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学科创新与改革等内容组织了座谈交流,形成了“重视教学研讨、重视专业发展、重视质量建设”的浓厚氛围。
推动论坛创新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坚持论坛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不断提高师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打造本科教学特色文化是论坛发展的重要方向。本年度论坛在去年活动基础上,围绕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继续创新论坛发展模式,丰富活动内容,开创新颖形式,为师生带来了有吸引力、有内涵深度、有实践价值的活动体验,进一步助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和育人质量提升。
本年度学校结合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的新工科、新医科和新文科建设,以对话访谈的形式分别与哲学学院、测绘学院和医学部的相关专业建设负责人或教师代表,针对“三新”建设背景下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理念与举措展开了交流。大家回顾专业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推进专业质量提升建言献策。
创新的形式与详实的内容更为论坛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法学院开展的“珞珈法律实务大讲堂”、测绘学院召开的“院士报告会”、印刷与包装系举办的“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口腔医学院组织的“优秀教师示范课”等活动,通过新颖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论坛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
本科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积淀深厚,通过本年度“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师生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开展研讨学习,总结特色成效,改进问题短板,为学校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布局,升级培养模式,提升教学成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悉,学校将继续完善论坛建设机制,全面落实以课堂为中心的建设思路,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积极构建课堂内外“教与学”的新模式,为持续促进我校本科教学提质创新,构建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付晓歌)
转载自 新闻网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961号 鄂ICP备20013940号